我校驻村工作队队长田楠做客天津新闻广播《美丽乡村说》:谈扶持话振兴-九游会ag

我校驻村工作队队长田楠做客天津新闻广播《美丽乡村说》:谈扶持话振兴-九游会ag

2022-11-02  点击:[]

10月31日,天津新闻广播《美丽乡村说》节目邀请我校驻村工作队队长田楠做客直播间,就经济薄弱村扶持工作进行访谈。

节目中,田楠介绍了学校结对帮扶的南业前村和南业东村的人口、民风、村“两委”班子等村情。在面临两村地少、人少、老龄化突出等问题时,工作队竭尽所能,依靠学校各方力量,帮助村庄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条件,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文化活动,有效地提升了两村的软硬件水平。在产业扶持中,主动出击,多方尝试。利用地区农产品的特色优势,多渠道、多方式地推荐,逐渐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探索开展“活态”非遗产业项目,创新扶持思路。深挖以高粱挠为原料的手工笤帚制作技艺及其文化内涵,与村里的老手艺人一起,整理规范高粱笤帚手工制作流程,形成了高粱笤帚“六步工序”“十道工法”的工艺标准,让笤帚不仅具有传统的清扫实用性,纯绿色的原料和纯手工的制作方式更能适应现代都市人的选品标准和价值追求,让笤帚能够承载更多传统文化的美好寓意。

在紧抓乡村产业发展的同时,工作队也注重乡村管理能力的提升,试行适合本村的党员引领示范积分制模式。从党员示范、生态文明、邻里互助、奉献加分等方面,设置20项积分细则和要求,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经过近半年的努力,村庄环境变得更干净了,村民参与组织活动的积极性更高了。

对于未来两村的扶持工作,田楠谈到在持续做好产业扶持项目的同时,还要持续做好文化扶持和人才扶持,更好地运用学校的教育优势,发挥智力扶持特长,突出扶智工作特色,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贡献力量。


访谈内容具体如下:

天津新闻广播《美丽乡村说》直播访谈活动

——经济薄弱村驻村扶持工作专题

2022年10月31日  上午9:30

(录音整理版)

主持人:今天来到直播间的嘉宾是天津开放大学人事处副处长,驻宝坻区新安镇南业前村、南业东村扶持工作队队长、南业东村第一书记田楠,欢迎您。

田楠:两位主持人好!听众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主持人:这次您被派驻到宝坻区新安镇的两个村,这里的整体情况,请您先来给我们介绍一下。它们坐落在什么位置?有哪些地域特色和优势?

田楠:我们天津开放大学本轮结对扶持的是宝坻区新安镇的两个村。新安镇地处宝坻区东北部,北邻蓟州的下仓,东临唐山的玉田,交通便利,处在京哈高速和塘承高速的交汇点。那里水多地肥,适合种植小站稻、天鹰红辣椒、麒麟西瓜。

自2013年以来,学校共派出4批次、14名教职工先后参与到脱贫攻坚、经济薄弱村扶持的工作。目前我们所负责的是新安镇的南业前村和南业东村。相较之前的困难村,这两个村的基础设施较为齐备,村“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0多岁,工作干劲儿足。民风较为淳朴,村庄整体比较稳定。这两个村子都属于规模较小的村儿,地少、人也少。两村各有耕地180亩和530亩,林地加起来就20多亩,“地少”;两村人口分别是340多人和450多人,“人少”;60岁以上的老人约占常住人口的三分之一,儿童也不少,老人孩子多。

主持人:刚刚您说到,两个村都属于小规模的村庄,人口加起来不过千人左右,而且老人和孩子占有很大的比例,那么结合村里的情况,村子发展遇到了哪些问题?咱们工作队又制定了什么样的工作计划和帮扶方案?

田楠:这两个村人少、地少,人均耕地1亩左右,村民难以单纯依靠种地等农业劳动维持生计,提高收入水平,适龄青壮年则多在镇上的服装加工等企业上班,日薪在200元左右,又形成了“劳动力成本偏高”的局面;耕地的80%以上都是基本农田,不能种植经济作物,村集体经济收入较低且来源单一,主要依靠承包地租为主,没有其它来源渠道,集体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增收增效潜力不足,抗风险的能力较弱。这些就是去年8月刚到村时的状况,真的是毫无头绪,困难重重。

但是,这两个村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而且村“两委”班子成员干劲较足,具有服务村民、带头引领的意识,这些也让我们坚定了扶持工作的信心。

面对困难和自身的条件,一方面我们竭尽所能,帮助村子提升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开展多样化教育文化活动,提高两村硬件和软件条件。另一方面,在产业扶持中我们选择主动出击,多方尝试。利用地区农产品的特色优势,多渠道、多方式地推荐,去年第一次的大米销售就为村里产生近万元的盈利。主动出击的还有探索开展“活态”非遗产业项目,也就是近期水上公园展销会上,大家竞相购买的手工高粱笤帚产业项目。同时,新安镇政府对产业帮扶项目也十分重视,多方组织社会资源力量,寻求产业帮扶优质项目,为工作队提供思路,把握方向。

主持人:工作队探索发展以手工高粱笤帚为载体的活态非遗产业项目,推向市场后深受市民的欢迎,一度供不应求,那么当时这项技艺是怎么被发现并开发利用的?为什么这么受大家的喜爱和欢迎?

田楠:手工笤帚的发现过程是在入户走访时,看到老人在制作笤帚,准备第二天赶集售卖。当时,这样一种产品形式就吸引了工作队的注意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高粱笤帚正是这种活态非遗的载体,这种笤帚不仅具有传统的清扫实用性,纯绿色原料手工制作,符合现代人的选品标准和价值追求,它还承载了诸多传统文化的美好寓意。

随后,工作队深挖以高粱为原料的手工笤帚制作技艺及其文化内涵,与村里的老手艺人一起,整理规范高粱笤帚手工制作流程,形成了高粱笤帚“六步工序”“十道工法”工艺标准。今年五一水上公园展销会上,新式笤帚一经推出,即成爆款,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当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家住北辰的大姨,坐车一个半小时,早早过来排队,比我们出展的人到得还早,就是为了能够抢购一把称心的炕笤帚。目前,笤帚已经不仅仅是一件清洁工具,它还有居家装饰、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意义。近期笤帚还参加了第四届西岸京津冀甘黔湘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创意大联展,目前正在文化中心美术馆布展,不久之后将与大家见面。

主持人:乡村产业发展有了方向,乡村管理也要跟上。这方面咱们工作队都进行了哪些尝试和探索?据了解,咱们还推出了适合本村的党员引领示范积分制模式,您具体来说说。

田楠:这模式是指从党员示范、生态文明、邻里互助、奉献加分等方面设置的20项积分细则和要求,目的就是更好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村民们发挥所长,邻里间互比互促,还能够帮助村两委抓住重点工作。积分不仅可以让村民形成竞争,每个季度末村民还可以利用积分到村里的商店兑换一些生活必需品。通过近半年的试运行,村庄的环境变干净了,参与大队组织活动的人越来越多了,村口执勤的人不用再摊派了。原来花钱雇小工打扫卫生、执勤巡逻都达不到的效果,现在不花钱就能实现了。驻村这一年,跟村民们接触多了,也确实能够感受到他们的质朴,只要制度安排合理,大多村民还是非常听村里安排的。

主持人:我们知道您是来自天津开放大学,它的前身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广播电视大学,那么学校对结对扶持村的都提供了哪些支持?

田楠:是的,天津开放大学的前身是天津广播电视大学,是一所以服务市民终身学习为己任的高校。学校于2021年正式更名天津开放大学。

村里的这些改变离不开学校党委和领导的支持,也离不开学校各部门的鼎力相助。这是实话,没有身后单位的支持,驻村干部确实难以成事。

一是党委将结对帮扶成果经验与经济薄弱村扶持工作有效衔接,选派两位有驻村帮扶经验的同事跟我一起。工作队的王建海老师是2017-2021年在宝坻大塘庄镇帮扶,李皓老师是2013-2017年在宝坻大钟庄镇帮扶,驻村工作经验较为丰富,有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校领导高度重视,一年来有4位校领导先后7次到村里调研,与村“两委”座谈,到村民家走访,定期听取工作队汇报,指导扶持工作规划编制与实施,协助选精选准选实扶持项目,督促落实落地落细各项扶持工作。三是尽最大力量支持结对村的发展。当前学校正面临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各项事业发展都需要资金的支持。在这种困难面前,学校仍挤出足额资金用于两村发展建设,为扶持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除了资金上的支持,还计划向村里提供监控摄像配套设施、液晶电视等设备,力所能及地改善村庄的硬件设施条件。四是学校各部门的关心与帮助。一年来,学校各部门大力支持驻村扶持工作,平均每个月都有一个部门到村里联合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扶持工作内容,也给村庄发展带来更多的良好发展建议。

主持人:未来对于两个村的发展,您有哪些新的思路和规划?在您离开的时候,两个村还会有哪些新变化和新面貌呢?

田楠:未来对于两村的扶持工作,除了持续做好产业扶持项目,还要做好文化扶持和人才扶持,更好地运用学校的教育优势,发挥智力扶持的特长,突出扶智的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塑铸魂。要逐渐将教育文化根植在乡村发展建设之中,这是现在正在做的、也是要努力做成的事情。要让村民有意识、无意识地去参与到教育文化活动,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此外,还要做好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方面的工作,让村民的生活更有保障,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初衷。

我相信,当离开新安镇的时候,两个村不仅人居环境更优美、基础设施更完善了,能够留下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项目,各项社会保障、居家养老等公共服务也不断健全,村民们的精神面貌也会焕然一新,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美好画面正在徐徐打开。


(驻村工作队供稿)


上一条:校领导赴马克思主义学院调研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等工作
下一条:校领导参加网信办直属党支部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活动

【】

网站地图